百度地圖免費,觸痛了高德,高德措手不及,在公關上連出昏招,詆毀百度的產品,中傷百度的名譽。結果,彼此要對簿公堂了,誰勝誰負,那得由法律做出公正判決,F在應當說明的是,高德之所以使出如此昏招,恰恰是暴露了高德遇到了危機,而且還沒有找到解決自身危機的辦法,于是便惡語傷及百度。
高德危機何在?百度導航免費,下載量直線飆升,高德營收下滑,股價下跌,二季度凈利潤下滑57%。不免費吧,勢必導致更多用戶放棄高德導航,免費吧,意味著唾手可得的巨額利潤付諸東流。
事實上,高德更深層的危機在于,新的盈利模式尚在想象之中,而導航服務已由傳統市場全速向移動互聯網領域遷移,沒有互聯網基因的高德,怎么不捉襟見肘?面對百度地圖的有力阻擊,高德怎能不惱羞成怒?
從產品的技術基因看,高德只做導航,優勢也只是導航,而百度做的是地圖,而且做得既宏觀,又微觀,導航只是其中一個功能而已。從服務的戰略思維看,高德主要依賴于汽車行業前置預裝的合作,缺乏互聯網思維,產品老化,已經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。而百度更懂用戶的需求,由強大的百度地圖做支撐,通過“LBS+O2O”建立開放平臺,集位置、導航、搜索、消費、購物等服務于一身,更符合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的大趨勢。
很顯然,高德要想通過導航去擴展地圖的應用,還要補很多課,而要實現“LBS+O2O”的移動互聯網服務,更需忍受漫長而艱巨的修煉。比如,在缺乏互聯網和移動應用支撐的情況下,如何打造互聯網產品,如何提升手機導航體驗,如何快速聚攏用戶,如何贏得巨大流量,如此等等,對高德來說,都是嚴峻的課題。如果不煉內功,不強功能,僅靠公關昏招來跟百度爭未來天下,只能是作繭自縛。
百度并非要斷高德的后路,但百度一免費,就擊中了高德的要害,因為收費導航是高德的主要財源。手機導航,高德做了4年,手機地圖也推出兩年,而百度只用不到1年時間,活躍用戶量就趕上了高德。高德為什么不深思,百度導航為什么后來居上?
答案很簡單:
其一,基于百度地圖的手機導航,已成為用戶移動生活的入口,百度地圖更是一個開放平臺,正在聚攏越來越多的開發者,已有20多萬款產品調用百度地圖的API,可以滿足用戶享受更多更好的第三方服務。百度地圖不僅可以導航,而且可以搜索附近的消費場所以及生活服務場所,一站應用,百事無憂。
其二, 地圖服務,外有谷歌,內有百度,已是兩個難以超越的標桿。在設計思路和功能開發上,谷歌地圖有的,百度地圖都能做到,無論是技術含量、品牌影響,還是位置服務、用戶數量,都讓高德望塵莫及。
高德應當接受百度的奉勸,希望高德將心思更多放在用戶和產品上,而不要利用媒體打口水戰引發關注。